书评:《悉达多》
全文风格如佛经一般,晦涩又圆融,文法晦涩,文风圆融,译者姜乙译得极好。虽然只有短短一百多页,但是这本书却读了大半个下午才读完,这种沉静的叙事风格能让人深深进入书中,不觉外部时间流逝。由于哲学素养的匮乏,我大概不能体悟书中的全意,不过即使如此也是能有极佳的阅读体验的。
婆罗门青年悉达多为追寻本我阿特曼,如释迦牟尼一样毅然离家当了沙门,而后遇到了世尊释迦牟尼,却弃其道而去,继续追寻。在遇到了妓女伽摩罗之后决心向其学习欢爱之道,其间跟随大商人伽摩施尔弥经商,有了钱财之后终于能一亲伽摩罗芳泽。悉达多最初是带着沙门的高高在上和对在苦谛中挣扎的世人的不屑而游戏人生的,但是不知不觉间也堕落在腐朽淫奢的生活中。多年以后悉达多如梦初醒,逃离了凡俗,重新走上了追寻之路,最终在船夫瓦稣迪瓦身旁找到了安宁。书的最后,悉达多在见到了从未谋面的儿子,以及经历了儿子的恨而出走之后,终于体悟了阿特曼,开始放下追寻本身,转而去爱世间万物,爱世人,爱一切愚昧荒蛮,而从精神上成为了佛陀。
最近也在读刘擎的《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其中对于启蒙运动前后人们思想的转变有着极其精到的划分,倒也可以与本书中透射出的哲学意味相互印证。在悉达多追寻阿特曼的过程中经历的种种思想和学说都有种浓浓的天命论,一切行为模式都建立在既有的经验和表象之上,要忍受并体察自身经历的苦谛,由于激素的改变而引发的思想转变则被解释成为顿悟。这一切都有着启蒙运动之前的社会特点: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道恒常,那么既然今天是昨天的重复,那么对表象的分析和解读也自然就是不啻为剖析本质了。
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尤其是在心浮气躁的时候。